在你看来,你遇到过的最令人惊讶、最怪异、最奇怪或最“WTF”的语言特性是什么?
请每个回答只回答一个特征。
在你看来,你遇到过的最令人惊讶、最怪异、最奇怪或最“WTF”的语言特性是什么?
请每个回答只回答一个特征。
当前回答
在PHP中,你可以这样做:
System.out.print("hello");
其他回答
JavaScript是面向对象的,对吧?因此,在文字字符串和数字上运行方法应该是可行的。比如"hello". touppercase()和3.toString()。第二个是语法错误,为什么?因为解析器期望一个数字后面跟一个点是一个浮点字面值。这不是WTF, WTF是你只需要再加一个点就可以了:
3..toString()
原因是字面上的3。被解释为3.0,3.0. tostring()工作正常。
Python的everything-is-really-a-reference有一个有趣的副作用:
>>> a = [[1]] * 7
>>> a
[[1], [1], [1], [1], [1], [1], [1]]
>>> a[0][0] = 2
>>> a
[[2], [2], [2], [2], [2], [2], [2]]
其他奇怪的事情:
在c++中,覆盖一个虚方法会隐藏该方法的所有其他重载。在Java中,这种情况不会发生。这很烦人。例如:http://codepad.org/uhvl1nJp
在c++中,如果基类有一个公共虚方法foo(),子类有一个私有方法foo(),这个私有方法会覆盖另一个方法! 这样,只需将子类对象指针强制转换为父类对象指针,就可以在类外部调用私有方法。这不应该是可能的:这违反了封装。新方法不应被视为对旧方法的重写。例如:http://codepad.org/LUGSNPdh
在PHP中,你可以定义函数来接受类型化参数(例如,对象是某个接口/类的子类),讨厌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使用NULL作为实际的参数值。 例如:http://codepad.org/FphVRZ3S
Forth的控制结构有些奇怪。首先,因为它是一种反向波兰符号语言,条件在IF之前,如:
x 0 = IF
现在,要关闭条件块,使用关键字THEN:
x 0 = IF ." Equals zero!" THEN
现在真正的WTF开始了。IF所做的是编译一个有条件的前向跳转,并将跳转偏移量的地址放在堆栈上。当找到THEN时,它从堆栈中弹出该地址,计算实际偏移量,然后编译它。另一方面,ELSE编译一个条件向前跳转,从堆栈中弹出一个地址,将一个新地址压入堆栈,计算弹出地址的偏移量,然后编译该偏移量。这意味着语法是这样的:
x 0 = IF ." Equals zero!" ELSE ." Not equal to zero!" THEN
第一个和第二个语句是这样编译的:
x LITERAL 0 = (0BRANCH) LITERAL offset SLITERAL" Equals zero!" (DOTQ)
x LITERAL 0 = (0BRANCH) LITERAL offset SLITERAL" Equals zero!" (DOTQ) BRANCH LITERAL offset SLITERAL" Not equal to zero!" (DOTQ)
更奇怪的是,这种行为并不隐藏。它是该语言的ANSI规范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构造自定义流控制结构或以有趣的方式组合它们来自由利用。例如,Forth的WHILE循环:
BEGIN x 10 < WHILE x 1+ to x REPEAT
BEGIN和WHILE之间的部分是任意代码,因此实际上可以在单个控制结构中让代码在条件测试之前和之后执行。这是故意的,但下面的内容虽然是允许的,但却不允许:
BEGIN DUP 2 > WHILE DUP 5 < WHILE DUP 1+ REPEAT 123 ELSE 345 THEN
它利用了每个控制流字的工作方式来组合两个WHILE语句,并为每个出口添加不同的后循环代码来引导。为了表明我不是在开玩笑,我只是从互联网上的一个代码中复制了这个小片段,并进行了一些小的修改来简化它。
腮腺炎。WTF有很多特性,我选了一个if语句。(请注意,我在下面使用了一种相当冗长的编码风格,以适应那些不懂这门语言的人;真正的腮腺炎代码通常对外行来说更难以理解。)
if x>10 do myTag(x) ; in MUMPS "tag" means procedure/function
else do otherTag(x)
这类似于Java中的说法:
if (x > 10) {
myMethod(x);
} else {
otherMethod(x);
}
除了在MUMPS中,else语句在语法上不是if块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单独的语句,通过检查内置变量$TEST来工作。每次执行if语句时,它都会将$TEST设置为if语句的结果。else语句实际上意味着“如果$TEST为假,则执行该行剩余部分,否则跳转到下一行”。
这意味着如果x大于10,因此第一行叫做myTag,并且myTag包含if语句,那么else的行为不取决于它上面一行的if,而是取决于myTag内部的最后一个if !由于这个“特征”,MUMPS编码员通常被教导像这样编写以上代码以确保安全:
if x>10 do myTag(x) if 1
else do otherTag(x)
第一行末尾的if 1确保在控制进行到下一行之前正确地设置了$TEST。(顺便说一下,这里的间距必须是这样的,在else后面有两个空格,在所有其他地方都有一个空格。间距是奇怪的,但至少一旦你理解了模式,它是非常正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