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到过,使用#pragma一次可以优化编译器,从而加快编译速度。我知道这是不标准的,因此可能会带来跨平台兼容性问题。

非windows平台(gcc)上的大多数现代编译器都支持这一点吗?

我希望避免平台编译问题,但也希望避免备用保护的额外工作:

#pragma once
#ifndef HEADER_H
#define HEADER_H

...

#endif // HEADER_H

我应该担心吗?我还需要在这上面花费更多的精力吗?


当前回答

不总是正确的。

http://gcc.gnu.org/bugzilla/show_bug.cgi?id=52566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中包括两个文件,但由于时间戳和内容相同(不相同的文件名),误以为它们是相同的。

其他回答

我使用#ifndef/#define include守卫使用包含UUID的符号,如下所示:

#ifndef ARRAY__H_81945CB3_AEBB_471F_AC97_AB6C8B220314
#define ARRAY__H_81945CB3_AEBB_471F_AC97_AB6C8B220314 /* include guard */


#endif

我一直使用能够自动生成uuid的编辑器。 这可以防止与其他库中具有相同基本名称的文件发生名称冲突,并检测文件系统中的多个位置是否放置了完全相同的文件。

缺点是增加了表的大小,因为符号要大得多,但我还没有看到它的问题。

如今,老式的include守卫就像#pragma一样快。即使编译器没有特别对待它们,当它看到#ifndef WHATEVER和WHATEVER被定义时,它仍然会停止。现在打开一个文件非常便宜。即使有改进,也只是毫秒级的改进。

我只是不使用#pragma一次,因为它没有任何好处。为了避免与其他include守卫发生冲突,我使用了如下代码:CI_APP_MODULE_FILE_H——> CI =公司首字母;APP =应用程序名称;其余部分不言自明。

在非常大的树上使用gcc 3.4和4.1(有时使用distcc)时,我还没有看到使用#pragma一次代替或与标准include守卫结合使用时的速度有任何提高。

我真的不认为它值得让旧版本的gcc甚至其他编译器感到困惑,因为它并没有真正的节省。我并没有尝试过所有的去污工具,但我敢打赌它会让很多人感到困惑。

我也希望它能早点被采用,但我能看到“当ifndef工作得很好时,我们为什么需要它?”的争论。考虑到C语言的许多黑暗角落和复杂性,包含警卫是最简单的、自我解释的事情之一。如果你对预处理器的工作方式有一点了解,它们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但是,如果您确实观察到一个显著的加速,请更新您的问题。

性能的好处在于,一旦读取了#pragma,就不必重新打开文件。使用保护,编译器必须打开文件(这可能会浪费时间)来获得它不应该包含它的内容的信息。

这只是理论上的,因为对于每个编译单元,一些编译器将自动不打开没有任何读取代码的文件。

无论如何,并不是所有编译器都是这样,所以理想情况下,#pragma一旦出现就必须避免,因为跨平台代码根本就不是标准的/没有标准化的定义和效果。然而,实际上,它确实比守卫要好。

最后,在不检查每个编译器的行为的情况下,确保编译器具有最佳速度的更好建议是一次性使用pragma和守卫。

#ifndef NR_TEST_H
#define NR_TEST_H
#pragma once

#include "Thing.h"

namespace MyApp
{
 // ...
}

#endif

这样你就可以获得两者的优势(跨平台和帮助编译速度)。

由于打字时间较长,我个人使用一种工具来帮助生成所有这些信息(Visual Assist X)。

我希望#pragma曾经(或类似的东西)出现在标准中。包含警卫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向学习该语言的人解释它们似乎有点困难),但这似乎是一个可以避免的小麻烦。

事实上,因为在99.98%的情况下,#pragma once行为是理想的行为,如果编译器能自动处理防止一个头文件被多次包含,使用#pragma或其他允许重复包含的东西,那就更好了。

但是我们拥有我们所拥有的(除了你可能一次都没有#prag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