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有列表理解,比如
[i for i in [1, 2, 3, 4]]
还有字典理解,比如
{i:j for i, j in {1: 'a', 2: 'b'}.items()}
but
(i for i in (1, 2, 3))
将在生成器中结束,而不是元组理解。为什么呢?
我的猜测是元组是不可变的,但这似乎不是答案。
我们都知道,有列表理解,比如
[i for i in [1, 2, 3, 4]]
还有字典理解,比如
{i:j for i, j in {1: 'a', 2: 'b'}.items()}
but
(i for i in (1, 2, 3))
将在生成器中结束,而不是元组理解。为什么呢?
我的猜测是元组是不可变的,但这似乎不是答案。
当前回答
从Python 3.5开始,你还可以使用splat * unpacking语法来解包生成器表达式:
*(x for x in range(10)),
其他回答
元组不能像列表一样有效地追加。
因此,元组理解需要在内部使用列表,然后转换为元组。
这将与您现在所做的相同:tuple([comprehension])
圆括号不能创建元组。也就是one = (two)不是元组。唯一的方法是one = (two,)或者one = tuple(two)。所以解决方案是:
tuple(i for i in myothertupleorlistordict)
我最好的猜测是他们用完了括号,并且认为它没有足够的用处来保证添加一个“丑陋的”语法…
因为您不能在元组中添加项。这就是如何将简单的列表推导式转换为更基本的python代码。
_list = [1,2,3,4,5]
clist = [ i*i for i in _list ]
print(clist)
clist1 = []
for i in _list:
clist1.append(i*i)
print(clist1)
现在,对于上面的例子,使用元组理解意味着将项添加到元组中,这是不允许的。尽管你可以使用tuple(clist1)将这个列表隐藏为一个元组
我相信这只是为了清晰起见,我们不想用太多不同的符号来混淆语言。同样,元组推导式也不是必须的,可以用列表来代替,速度差异可以忽略不计,不像字典推导式和列表推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