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有列表理解,比如

[i for i in [1, 2, 3, 4]]

还有字典理解,比如

{i:j for i, j in {1: 'a', 2: 'b'}.items()}

but

(i for i in (1, 2, 3))

将在生成器中结束,而不是元组理解。为什么呢?

我的猜测是元组是不可变的,但这似乎不是答案。


当前回答

在我的python(3.5)中,使用带有deque from collections的生成器比使用列表推导式略快: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 timeit.timeit(lambda: tuple([i for i in range(10000000)]),number=10)
9.294099200000005
>>> timeit.timeit(lambda: tuple(deque((i for i in range(10000000)))),number=10)
9.007653800000014

其他回答

元组不能像列表一样有效地追加。

因此,元组理解需要在内部使用列表,然后转换为元组。

这将与您现在所做的相同:tuple([comprehension])

我最好的猜测是他们用完了括号,并且认为它没有足够的用处来保证添加一个“丑陋的”语法…

Raymond Hettinger (Python核心开发人员之一)在最近的一条推文中谈到了元组:

#python提示:通常,列表用于循环;用于结构的元组。列表是同构的;元组异构。可变长度的列表。

这(对我来说)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如果序列中的项足够相关,可以由生成器生成,那么它应该是一个列表。虽然tuple是可迭代的,看起来像一个简单的不可变列表,但它实际上是Python中的C结构体:

struct {
    int a;
    char b;
    float c;
} foo;

struct foo x = { 3, 'g', 5.9 };

在Python中变成

x = (3, 'g', 5.9)

你可以使用生成器表达式:

tuple(i for i in (1, 2, 3))

但是括号已经被用于生成器表达式。

在我的python(3.5)中,使用带有deque from collections的生成器比使用列表推导式略快: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 timeit.timeit(lambda: tuple([i for i in range(10000000)]),number=10)
9.294099200000005
>>> timeit.timeit(lambda: tuple(deque((i for i in range(10000000)))),number=10)
9.007653800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