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的创造者写道:

Go doesn't provide assertions. They are undeniably convenient, but our experience has been that programmers use them as a crutch to avoid thinking about proper error handling and reporting. Proper error handling means that servers continue operation after non-fatal errors instead of crashing. Proper error reporting means that errors are direct and to the point, saving the programmer from interpreting a large crash trace. Precise error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en the programmer seeing the errors is not familiar with the code.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当前回答

我最近开始在我的代码中添加一些断言,这是我一直在做的:

我在心里把代码分为边界代码和内部代码。边界代码是处理用户输入、读取文件和从网络获取数据的代码。在这段代码中,我在一个循环中请求输入,该循环仅在输入有效时退出(在交互式用户输入的情况下),或者在不可恢复的文件/网络损坏数据的情况下抛出异常。

内部代码就是一切。例如,在我的类中设置变量的函数可以定义为

void Class::f (int value) {
    assert (value < end);
    member = value;
}

从网络获取输入的函数可以这样读:

void Class::g (InMessage & msg) {
    int const value = msg.read_int();
    if (value >= end)
        throw InvalidServerData();
    f (value);
}

This gives me two layers of checks. Anything where the data is determined at run-time always gets an exception or immediate error handling. However, that extra check in Class::f with the assert statement means that if some internal code ever calls Class::f, I still have a sanity check. My internal code might not pass a valid argument (because I may have calculated value from some complex series of functions), so I like having the assertion in the setting function to document that regardless of who is calling the function, value must not b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end.

这似乎符合我在一些地方读到的内容,即在一个功能良好的程序中,断言应该是不可能违反的,而例外应该是针对仍然可能发生的异常和错误情况。因为理论上我要验证所有输入,所以我的断言不应该被触发。如果是,我的程序就错了。

其他回答

Assert被滥用用于错误处理,因为它的输入更少。

因此,作为语言设计者,他们应该看到,适当的错误处理可以用更少的输入完成。因为异常机制太冗长而排除assert并不是解决方案。哦,等等,Go也没有异常。太糟糕了:)

我很喜欢用断言。我发现当我第一次构建应用程序(可能是一个新的领域)时,它非常有用。我没有做非常花哨的错误检查(我认为是不成熟的优化),而是快速编码,并添加了大量断言。在我了解了更多事情的工作原理后,我重新编写并删除了一些断言并更改它们以更好地处理错误。

因为断言,我花更少的时间编码/调试程序。

我还注意到,断言可以帮助我想到许多可能破坏程序的东西。

我更倾向于避免在调试和发布中做不同事情的代码。

但是,在一个条件下中断调试器并获得所有文件/行信息,以及确切的表达式和确切的值是有用的。

拥有一个“只在调试中评估条件”的断言可能是一种性能优化,因此,它只在0.0001%的程序中有用——人们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在所有其他情况下,这是有害的,因为表达式实际上可能改变程序的状态:

assert(2 == shroedingerscat . getnummears ()); 会使程序在调试和发布时做不同的事情。

我们开发了一组assert宏,可以在调试版和发布版中抛出异常。例如,THROW_UNLESS_EQ(a, 20);what()消息同时包含文件、行和a的实际值,等等,将抛出异常。只有宏才有这个功能。调试器可以配置为在特定异常类型的'throw'时中断。

我对这些捍卫assert的答案的问题是,没有人清楚地说明它与常规致命错误的不同之处,以及为什么断言不能成为异常的子集。现在,如果异常从未被捕获,该怎么办?从命名法上看,这是一种断言吗?而且,为什么要在语言中强加一个可以引发/nothing/可以处理的异常的限制呢?

不,只要您按照预期使用assert,它就没有错。

也就是说,它应该用于在调试期间捕捉“不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不是正常的错误处理。

断言:程序逻辑本身的失败。 错误处理:错误的输入或系统状态,不是由于程序中的错误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