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些差异。你能描述这两个概念并使用真实世界的例子吗?
当前回答
对Daniel Dinnyes回答的补充:
在非标识关系中,不能使用相同的值两次使用相同的主键列(例如,“ID”)。
但是,使用identifynig关系,可以为“ID”列显示两次相同的值,只要它具有不同的“otherColumn_ID”外键值,因为主键是两列的组合。
请注意,FK是否为“非空”并不重要!;-)
其他回答
假设我们有这些桌子:
user
--------
id
name
comments
------------
comment_id
user_id
text
这两个表之间的关系将确定关系。因为,评论只能属于其所有者,而不能属于其他用户。例如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评论,当用户被删除时,该用户的评论也应被删除。
现实世界还有另一种解释:
一本书属于所有者,所有者可以拥有多本书。但是,这本书也可以在没有所有者的情况下存在,它的所有权可以从一个所有者变为另一个所有者。书籍和所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可识别的关系。
然而,一本书是由一位作者写的,而且作者可能已经写了多本书。但是,这本书需要作者来写——没有作者,它就不可能存在。因此,这本书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认同关系。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描述:
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识别”或“非识别”。当父实体的主键包含在子实体的主键中时,存在识别关系。另一方面,当父实体的主键包含在子实体中但不作为子实体主键的一部分时,存在非标识关系。此外,不可识别的关系可进一步分类为“强制性”或“非强制性”。当子表中的值不能为空时,存在强制的非标识关系。另一方面,当子表中的值可以为空时,存在非强制的非标识关系。
http://www.sqlteam.com/article/database-design-and-modeling-fundamentals
下面是一个识别关系的简单示例:
Parent
------
ID (PK)
Name
Child
-----
ID (PK)
ParentID (PK, FK to Parent.ID) -- notice PK
Name
这里有一个对应的非识别关系:
Parent
------
ID (PK)
Name
Child
-----
ID (PK)
ParentID (FK to Parent.ID) -- notice no PK
Name
从父级迁移到子级的属性是否有助于识别子级?
如果是:标识依赖性存在,则关系是标识的,子实体是“弱”的。如果不存在:标识依赖不存在,则关系是非标识的,子实体“强”。
注意,身份依赖意味着存在依赖,但并非相反。每一个非NULL FK都意味着没有父级就不能存在子级,但这并不能使关系确定。
有关这方面的更多信息(以及一些示例),请参阅ERwin方法指南的“确定关系”部分。
补充:我意识到我参加聚会(非常)晚了,但我觉得其他答案要么不完全准确(用存在依赖而不是身份依赖来定义它),要么有些曲折。希望这个答案更清晰。。。
1孩子的FK是孩子的PRIMARY KEY或(非NULL)UNIQUE约束的一部分。
如果您认为在删除父项时应删除子项,则这是一种识别关系。
如果即使父项已删除,子项仍应保留,则它是一个不可识别的关系。
例如,我有一个包含学员、培训、文凭和培训课程的培训数据库:
学员与培训课程有明确的关系培训与培训课程有明确的关系但学员与文凭的关系并不明确
如果删除了相关的学员、培训或文凭,则只应删除培训课程。
推荐文章
- 获得PostgreSQL数据库中当前连接数的正确查询
- MySQL数据库表中的最大记录数
- 从现有模式生成表关系图(SQL Server)
- HyperLogLog算法是如何工作的?
- 数据库和模式的区别
- 如何从命令行在windows中找到mysql数据目录
- 货币应该使用哪种数据类型?
- 如何找到MySQL的根密码
- 将表从一个数据库复制到另一个数据库的最简单方法?
- 什么是分片,为什么它很重要?
- 数据库触发器是必要的吗?
- 为什么我应该使用基于文档的数据库而不是关系数据库?
- 哪个更快/最好?SELECT *或SELECT columnn1, colum2, column3等
- 将值从同一表中的一列复制到另一列
- 什么是数据库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