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多久向源代码控制提交一次更改?在每个小特性之后,还是只在大特性之后?

我正在开发一个项目,有一个长期的功能要实现。目前,我在完成每一大块工作后,即每一个子特性实现和bug修复后提交。我甚至在发现bug后为某些特性添加了一组新的测试之后才提交。

然而,我对这种模式感到担忧。在一个富有成效的工作中,我可能会提交10次。鉴于我使用的是Subversion,这些提交会影响整个存储库,所以我想知道做这么多次是否真的是一个好做法?


当前回答

好吧,你可以有自己的分支,你可以随时提交,当你完成你的特性时,你可以将它合并到主干。

关于提交的频率,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我的硬盘崩溃了,而我没有提交一些东西,这对我来说有多痛苦-这个东西对我来说大约是2个小时的工作。

当然,我从不提交不能编译的东西。

其他回答

想想看。

(只要你登记的东西是安全的)

每天至少一次。

我也喜欢定期检查。那就是每次我都朝着我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这通常是每隔几个小时。

我的困难是找到一个愿意并且能够执行这么多代码审查的人。

我们公司的政策是,在签入任何东西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代码审查,这是有道理的,但在部门中并不总是有人有时间立即执行代码审查。可能的解决方式:

每次签入需要更多的工作;更少的签到=更少的评论。 改变公司签到政策。如果我刚刚做了一些重构,单元测试全部运行绿色,也许我可以放松规则? 搁置变更,直到有人能够执行评审并继续工作。如果审阅者不喜欢你的代码,你就必须重新设计,这就会产生问题。通过“搁置”更改来处理任务的不同阶段可能会变得混乱。

如果你的版本控制注释超过了一两句话,你可能没有经常提交。

当您说您担心“提交会影响整个存储库”时,您是指整个存储库的修订号会增加吗?我不知道Subversion使用多少位来存储它,但我非常确定您不会用完修订号!多次提交不是问题。你可以承诺的次数是隔壁人的十倍,而你根本不会增加你的碳足迹。

单个函数或方法应该根据其功能命名,如果名称太长,则说明它的功能太多。我尝试将相同的规则应用于签入:签入注释应该准确地描述更改完成的内容,如果注释太长,则可能一次更改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