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在循环之前声明一个丢弃的变量,而不是在循环内部重复,使任何(性能)差异? Java中的一个(非常无意义的)例子:

A)循环前声明:

double intermediateResult;
for(int i=0; i < 1000; i++){
    intermediateResult = i;
    System.out.println(intermediateResult);
}

B)声明(重复)内部循环:

for(int i=0; i < 1000; i++){
    double intermediateResult = i;
    System.out.println(intermediateResult);
}

哪个更好,a还是b?

我怀疑重复的变量声明(例b)在理论上会产生更多的开销,但编译器足够聪明,所以这无关紧要。例b的优点是更紧凑,并且将变量的作用域限制在使用它的地方。尽管如此,我还是倾向于根据示例a编写代码。

编辑:我对Java案例特别感兴趣。


当前回答

我认为这取决于编译器,很难给出一个一般的答案。

其他回答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有同样的问题。所以我测试了一段更简单的代码。

结论:对于此类病例,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外环箱

int intermediateResult;
for(int i=0; i < 1000; i++){
    intermediateResult = i+2;
    System.out.println(intermediateResult);
}

内环箱

for(int i=0; i < 1000; i++){
    int intermediateResult = i+2;
    System.out.println(intermediateResult);
}

我检查了IntelliJ的反编译器上的编译文件,对于这两种情况,我得到了相同的Test.class

for(int i = 0; i < 1000; ++i) {
    int intermediateResult = i + 2;
    System.out.println(intermediateResult);
}

我还使用这个答案中给出的方法对这两种情况的代码进行了反汇编。我将只展示与答案相关的部分

外环箱

Code:
  stack=2, locals=3, args_size=1
     0: iconst_0
     1: istore_2
     2: iload_2
     3: sipush        1000
     6: if_icmpge     26
     9: iload_2
    10: iconst_2
    11: iadd
    12: istore_1
    13: getstatic     #2                  // Field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16: iload_1
    17: invokevirtual #3                  // Method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I)V
    20: iinc          2, 1
    23: goto          2
    26: return
LocalVariableTable:
        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
           13      13     1 intermediateResult   I
            2      24     2     i   I
            0      27     0  args   [Ljava/lang/String;

内环箱

Code:
      stack=2, locals=3, args_size=1
         0: iconst_0
         1: istore_1
         2: iload_1
         3: sipush        1000
         6: if_icmpge     26
         9: iload_1
        10: iconst_2
        11: iadd
        12: istore_2
        13: getstatic     #2                  // Field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16: iload_2
        17: invokevirtual #3                  // Method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I)V
        20: iinc          1, 1
        23: goto          2
        26: return
      LocalVariableTable:
        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
           13       7     2 intermediateResult   I
            2      24     1     i   I
            0      27     0  args   [Ljava/lang/String;

如果您仔细注意,在LocalVariableTable中,只有分配给i和intermediateResult的Slot会根据它们的出现顺序进行交换。slot中的相同差异也反映在其他代码行中。

当前无额外操作 在这两种情况下,intermediateResult仍然是一个局部变量,因此访问时间没有差异。

奖金

编译器做了大量的优化,看看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什么。

零工作情况

for(int i=0; i < 1000; i++){
    int intermediateResult = i;
    System.out.println(intermediateResult);
}

零工作反编译

for(int i = 0; i < 1000; ++i) {
    System.out.println(i);
}

我认为b是更好的结构。在a中,intermediateResult的最后一个值在循环结束后保留。

编辑: 这与值类型没有太大区别,但引用类型可能会有些重要。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尽快解除对变量的引用以进行清理,b为你做了这件事,

作为一般规则,我将变量声明在最内部的可能范围内。如果你不在循环外使用intermediateResult,那么我会用B。

我把A和B的例子各运行了20次,循环了1亿次。(jvm - 1.5.0)

A:平均执行时间:0.074秒

B:平均执行时间:0.067秒

令我惊讶的是B稍微快一点。 尽管现在的计算机速度很快,但很难说你是否能准确地测量这一点。 我也会用A的方式来编码,但我想说这并不重要。

我一直认为,如果你在循环中声明变量,那么你就是在浪费内存。如果你有这样的东西:

for(;;) {
  Object o = new Object();
}

然后,不仅需要为每次迭代创建对象,还需要为每个对象分配一个新的引用。看起来,如果垃圾收集器很慢,那么就会有一堆需要清理的悬空引用。

然而,如果你有这样的情况:

Object o;
for(;;) {
  o = new Object();
}

然后,您只需创建一个引用,并每次为它分配一个新对象。当然,它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超出作用域,但这时只需要处理一个悬空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