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帮助一家兽医诊所测量狗爪下的压力。我使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现在我正试图将爪子划分为(解剖学上的)子区域。
我为每个爪子制作了一个2D数组,其中包括爪子随时间加载的每个传感器的最大值。这里有一个单爪的例子,我使用Excel绘制我想要“检测”的区域。传感器周围是2 * 2的方框带有局部最大值,它们加起来的和最大。
所以我尝试了一些实验,并决定简单地寻找每一列和每一行的最大值(由于爪子的形状,不能只看一个方向)。这似乎能很好地“检测”到不同脚趾的位置,但也能标记出相邻的传感器。
那么告诉Python哪些最大值是我想要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呢?
注意:2x2的方块不能重叠,因为它们必须是分开的脚趾!
此外,我选择了2x2作为方便,任何更高级的解决方案都是受欢迎的,但我只是一个人类运动科学家,所以我既不是真正的程序员也不是数学家,所以请保持“简单”。
下面是一个可以用np.loadtxt加载的版本
结果
所以我尝试了@jextee的解决方案(见下面的结果)。正如你所看到的,它对前爪很有效,但对后腿就不那么有效了。
更具体地说,它无法识别第四个脚趾的小峰。这显然是固有的事实,即循环从上向下看最低值,而不考虑它在哪里。
有没有人知道如何调整@jextee的算法,让它也能找到第四个脚趾?
因为我还没有处理其他的试验,所以我无法提供其他的样品。但我之前给出的数据是每个爪子的平均值。这个文件是一个数组,其中包含9只爪子的最大数据,按照它们与盘子接触的顺序排列。
这张照片显示了它们在空间上是如何分布在板块上的。
更新:
我已经为任何感兴趣的人建立了一个博客,我已经设置了一个OneDrive与所有的原始测量。因此,对于任何要求更多数据的人:给你更多力量!
新更新:
所以在我得到关于爪子检测和爪子分类的问题的帮助后,我终于能够检查每个爪子的脚趾检测!事实证明,除了像我自己例子中那样大的爪子,它在其他地方都不太管用。当然,事后看来,是我自己的错,我这么武断地选择了2x2。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错在哪里:指甲被识别为脚趾,而“脚跟”太宽了,它被识别了两次!
爪子太大了,所以采用没有重叠的2x2尺寸,会导致一些脚趾被检测两次。反过来,在小型犬中,它经常找不到第5个脚趾,我怀疑这是由于2x2面积太大造成的。
在对我所有的测量都尝试了当前的解决方案后,我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几乎所有的小狗都没有发现第5个脚趾,而在超过50%的大型狗的冲击中,它会发现更多!
显然我需要改变它。我自己的想法是改变社区的大小,让小狗住的地方更小,大狗住的地方更大。但是generate_binary_structure不允许我改变数组的大小。
因此,我希望其他人有更好的建议来定位脚趾,也许是脚趾面积与爪子大小的比例?
我用局部最大滤波器检测了峰值。下面是你的第一个4个爪子数据集的结果:
我还在9个爪子的第二个数据集上运行了它,效果也很好。
你可以这样做: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cipy.ndimage.filters import maximum_filter
from scipy.ndimage.morphology import generate_binary_structure, binary_erosion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p
#for some reason I had to reshape. Numpy ignored the shape header.
paws_data = np.loadtxt("paws.txt").reshape(4,11,14)
#getting a list of images
paws = [p.squeeze() for p in np.vsplit(paws_data,4)]
def detect_peaks(image):
"""
Takes an image and detect the peaks usingthe local maximum filter.
Returns a boolean mask of the peaks (i.e. 1 when
the pixel's value is the neighborhood maximum, 0 otherwise)
"""
# define an 8-connected neighborhood
neighborhood = generate_binary_structure(2,2)
#apply the local maximum filter; all pixel of maximal value
#in their neighborhood are set to 1
local_max = maximum_filter(image, footprint=neighborhood)==image
#local_max is a mask that contains the peaks we are
#looking for, but also the background.
#In order to isolate the peaks we must remove the background from the mask.
#we create the mask of the background
background = (image==0)
#a little technicality: we must erode the background 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subtract it form local_max, otherwise a line will
#appear along the background border (artifact of the local maximum filter)
eroded_background = binary_erosion(background, structure=neighborhood, border_value=1)
#we obtain the final mask, containing only peaks,
#by removing the background from the local_max mask (xor operation)
detected_peaks = local_max ^ eroded_background
return detected_peaks
#applying the detection and plotting results
for i, paw in enumerate(paws):
detected_peaks = detect_peaks(paw)
pp.subplot(4,2,(2*i+1))
pp.imshow(paw)
pp.subplot(4,2,(2*i+2) )
pp.imshow(detected_peaks)
pp.show()
之后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蒙版上使用scipy. nmage .measurements.label来标记所有不同的对象。然后你就可以单独和他们玩了。
注意,该方法工作得很好,因为背景没有噪声。如果是的话,你会在背景中检测到一堆其他不想要的峰。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社区的大小。如果峰值大小发生变化,您将需要调整它(应该保持大致成比例)。
这是一个图像配准问题。总的策略是:
有一个已知的例子,或者有一些先验的数据。
将数据与示例相匹配,或将示例与数据相匹配。
如果您的数据在一开始就大致对齐,这是有帮助的。
这里有一个粗略而现成的方法,“可能起作用的最愚蠢的方法”:
从五个脚趾坐标开始,大致在你期望的位置。
使用每一个,迭代地爬到山顶。即给定当前位置,移动到最大邻近像素,如果它的值大于当前像素。当你的脚趾坐标停止移动时停止。
为了解决方向问题,你可以为基本方向设置8个左右的初始设置(北,东北等)。单独运行每一个,并丢弃任何两个或多个脚趾最终位于同一像素的结果。我会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但这种事情在图像处理中还在研究中——没有正确的答案!
稍微复杂一点的想法:(加权)k -均值聚类。没那么糟。
从五个脚趾坐标开始,但现在这些是“集群中心”。
然后迭代直到收敛:
将每个像素分配到最近的集群(只需为每个集群制作一个列表)。
计算每个簇的质心。对于每个聚类,这是:Sum(坐标*强度值)/Sum(坐标)
移动每个星团到新的质心。
这种方法几乎肯定会得到更好的结果,你可以得到每个簇的质量,这可能有助于识别脚趾。
(同样,您已经预先指定了集群的数量。对于聚类,您必须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指定密度:要么选择集群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合适,要么选择集群半径,看看最终有多少。后者的一个例子是mean-shift。)
很抱歉缺少实现细节或其他细节。我可以把它写出来,但我有最后期限了。如果到下周还没有效果,请告诉我,我会试试的。
我不确定这是否回答了问题,但似乎你可以只寻找n个没有邻居的最高的山峰。
这是要点。注意,它是用Ruby编写的,但其思想应该很清楚。
require 'pp'
NUM_PEAKS = 5
NEIGHBOR_DISTANCE = 1
data = [[1,2,3,4,5],
[2,6,4,4,6],
[3,6,7,4,3],
]
def tuples(matrix)
tuples = []
matrix.each_with_index { |row, ri|
row.each_with_index { |value, ci|
tuples << [value, ri, ci]
}
}
tuples
end
def neighbor?(t1, t2, distance = 1)
[1,2].each { |axis|
return false if (t1[axis] - t2[axis]).abs > distance
}
true
end
# convert the matrix into a sorted list of tuples (value, row, col), highest peaks first
sorted = tuples(data).sort_by { |tuple| tuple.first }.reverse
# the list of peaks that don't have neighbors
non_neighboring_peaks = []
sorted.each { |candidate|
# always take the highest peak
if non_neighboring_peaks.empty?
non_neighboring_peaks << candidate
puts "took the first peak: #{candidate}"
else
# check that this candidate doesn't have any accepted neighbors
is_ok = true
non_neighboring_peaks.each { |accepted|
if neighbor?(candidate, accepted, NEIGHBOR_DISTANCE)
is_ok = false
break
end
}
if is_ok
non_neighboring_peaks << candidate
puts "took #{candidate}"
else
puts "denied #{candidate}"
end
end
}
pp non_neighboring_pea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