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有列表理解,比如

[i for i in [1, 2, 3, 4]]

还有字典理解,比如

{i:j for i, j in {1: 'a', 2: 'b'}.items()}

but

(i for i in (1, 2, 3))

将在生成器中结束,而不是元组理解。为什么呢?

我的猜测是元组是不可变的,但这似乎不是答案。


当前回答

理解通过循环或迭代项并将它们赋值到容器中来工作,元组无法接收赋值。

一旦创建了元组,就不能对其追加、扩展或赋值。修改元组的唯一方法是它的一个对象本身可以被赋值(是一个非元组容器)。因为元组只保存了对这类对象的引用。

而且,元组有自己的构造函数tuple(),你可以给它任何迭代器。这意味着创建一个元组,你可以这样做:

tuple(i for i in (1,2,3))

其他回答

我相信这只是为了清晰起见,我们不想用太多不同的符号来混淆语言。同样,元组推导式也不是必须的,可以用列表来代替,速度差异可以忽略不计,不像字典推导式和列表推导式。

理解通过循环或迭代项并将它们赋值到容器中来工作,元组无法接收赋值。

一旦创建了元组,就不能对其追加、扩展或赋值。修改元组的唯一方法是它的一个对象本身可以被赋值(是一个非元组容器)。因为元组只保存了对这类对象的引用。

而且,元组有自己的构造函数tuple(),你可以给它任何迭代器。这意味着创建一个元组,你可以这样做:

tuple(i for i in (1,2,3))

你可以使用生成器表达式:

tuple(i for i in (1, 2, 3))

但是括号已经被用于生成器表达式。

元组不能像列表一样有效地追加。

因此,元组理解需要在内部使用列表,然后转换为元组。

这将与您现在所做的相同:tuple([comprehension])

现在python3中有元组理解了。您可以遵循下面的代码片段。

(k*k for k in range(1,n+1)) 

它将返回一个生成器对象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