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学习大O符号的运行时间和摊销时间。我理解O(n)线性时间的概念,这意味着输入的大小成比例地影响算法的增长。。。例如,二次时间O(n2)等也是如此。甚至是通过阶乘增长的算法,如置换生成器,其O(n!)次。

例如,以下函数为O(n),因为算法与其输入n成比例增长:

f(int n) {
  int i;
  for (i = 0; i < n; ++i)
    printf("%d", i);
}

类似地,如果存在嵌套循环,时间将为O(n2)。

但O(log n)到底是什么?例如,说一个完整的二叉树的高度是O(log n)是什么意思?

我确实知道(也许不是很详细)对数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log10 100=2,但我不知道如何识别具有对数时间的函数。


当前回答

这两种情况需要O(log n)时间

case 1: f(int n) {
      int i;
      for (i = 1; i < n; i=i*2)
        printf("%d", i);
    }


 case 2  : f(int n) {
      int i;
      for (i = n; i>=1 ; i=i/2)
        printf("%d", i);
    }

其他回答

你可以通过说时间与N中的位数成正比来直观地想到O(log N)。

如果一个操作对输入的每个数字或位执行恒定的时间工作,则整个操作所花费的时间将与输入中的数字或位的数量成比例,而不是与输入的大小成比例;因此是O(log N)而不是O(N)。

如果一个操作做出一系列恒定的时间决定,每个决定将要考虑的输入的大小减半(减少3、4、5…的因子),那么整个过程将花费与输入大小N的对数基2(基3、基4、基5…)成比例的时间,而不是O(N)。

等等

这仅仅意味着该任务所需的时间随着log(n)的增加而增加(例如:n=10时为2s,n=100时为4s,…)。请阅读维基百科关于二进制搜索算法和大O符号的文章以了解更多的精度。

如果你在图形计算器或类似的东西上绘制一个对数函数,你会发现它的上升速度非常慢——甚至比线性函数还要慢。

这就是为什么对数时间复杂度算法备受追捧的原因:即使对于真正大的n(例如,假设n=10^8),它们的性能也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

我想补充一点,树的高度是从根到叶的最长路径的长度,节点的高度是该节点到叶的最大路径的长度。路径表示在两个节点之间遍历树时遇到的节点数。为了实现O(logn)时间复杂度,树应该是平衡的,这意味着任何节点的子节点之间的高度差应该小于或等于1。因此,树并不总是保证时间复杂度O(log n),除非它们是平衡的。实际上,在某些情况下,在最坏情况下,树中搜索的时间复杂度可能为O(n)。

你可以看看平衡树,比如AVL树。这项工作是在插入数据时平衡树,以便在树中搜索时保持(logn)的时间复杂度。

我一直以来在脑海中想象运行在O(log n)中的算法的最佳方式如下:

如果您将问题大小增加一个乘法量(即将其大小乘以10),则做功仅增加一个加法量。

将此应用于二叉树问题,这样您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应用程序:如果将二叉树中的节点数加倍,则高度仅增加1(一个加法量)。如果再增加一倍,它仍然只增加了1。(显然,我假设它保持平衡)。这样,当问题规模成倍增加时,你的工作量不会加倍,而只是做了稍微多一点的工作。这就是为什么O(logn)算法非常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