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Python中没有++和——运算符?


当前回答

正如我理解的那样,你不会认为内存中的值被改变了。 在c语言中,当你执行x++时,内存中的x值会发生变化。 但在python中,所有数字都是不可变的,因此x指向的地址仍然是x而不是x+1。当你写x++时,你会认为x改变了,实际上发生的是x引用被改变到内存中存储x+1的位置,或者如果doe不存在,重新创建这个位置。

其他回答

要完成那一页上已经很好的答案:

让我们假设我们决定这样做,前缀(++i)将打破一元的+和-操作符。

现在,用++或——作为前缀没有任何作用,因为它使一元加运算符两次(没有任何作用)或一元减运算符两次(两次:取消自身)

>>> i=12
>>> ++i
12
>>> --i
12

所以这可能会打破这个逻辑。

现在,如果需要它来进行列表推导或lambdas,从python 3.8开始,可以使用新的:=赋值操作符(PEP572)

预递增a并赋值给b:

>>> a = 1
>>> b = (a:=a+1)
>>> b
2
>>> a
2

后增量只需要通过减1来弥补过早的加法:

>>> a = 1
>>> b = (a:=a+1)-1
>>> b
1
>>> a
2

因为,在Python中,整数是不可变的(int's +=实际上返回一个不同的对象)。

同样,使用++/——,您需要考虑前后的递增/递减,并且只需要多击一次键就可以写出x+=1。换句话说,它以很少的收益为代价避免了潜在的混乱。

我相信这源于Python的信条“显式优于隐式”。

我一直认为这与python的禅意有关:

应该有一种——最好只有一种——明显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

x++和X +=1做的是完全相同的事情,所以没有理由同时拥有两者。

它就是这样设计的。自增和自减运算符只是x = x + 1的快捷方式。Python通常采用一种设计策略,减少执行操作的可选方法的数量。增强赋值是Python中最接近自增/自减操作符的东西,它们直到Python 2.0才被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