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列表,我想通过项目的属性进行筛选。
以下哪个是首选(可读性,性能,其他原因)?
xs = [x for x in xs if x.attribute == value]
xs = filter(lambda x: x.attribute == value, xs)
我有一个列表,我想通过项目的属性进行筛选。
以下哪个是首选(可读性,性能,其他原因)?
xs = [x for x in xs if x.attribute == value]
xs = filter(lambda x: x.attribute == value, xs)
当前回答
就性能而言,这要视情况而定。
filter不返回一个列表而是一个迭代器,如果你需要列表“立即”过滤和列表转换,它比非常大的列表(>1M)的列表理解要慢40%左右。到100K的元素几乎没有区别,从600K开始就开始有区别了。
如果不转换为列表,筛选实际上是即时的。
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blog.finxter.com/python-lists-filter-vs-list-comprehension-which-is-faster/
其他回答
总结其他答案
通过查看答案,我们已经看到了大量的反反复复,是否列表理解或过滤可能更快,或者关心这样的问题是否重要或python。最后,答案和大多数时候一样:视情况而定。
我只是在优化代码时偶然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尽管与in表达式结合在一起,而不是==)非常相关- filter + lambda表达式占用了我三分之一的计算时间(几分钟)。
我的情况
在我的例子中,列表理解要快得多(速度的两倍)。但我怀疑,根据过滤器表达式以及使用的Python解释器,这有很大的不同。
自己测试一下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代码片段,应该很容易适应。如果你对它进行剖析(大多数ide都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你就可以很容易地为你的特定情况决定哪个是更好的选择:
whitelist = set(range(0, 100000000, 27))
input_list = list(range(0, 100000000))
proximal_list = list(filter(
lambda x: x in whitelist,
input_list
))
proximal_list2 = [x for x in input_list if x in whitelist]
print(len(proximal_list))
print(len(proximal_list2))
如果您没有一个IDE可以让您轻松地进行概要分析,那么可以试试这个(从我的代码库中提取,因此稍微复杂一点)。这段代码片段将为您创建一个配置文件,您可以轻松地使用例如snakeviz可视化:
import cProfile
from time import time
class BlockProfile:
def __init__(self, profile_path):
self.profile_path = profile_path
self.profiler = None
self.start_time = None
def __enter__(self):
self.profiler = cProfile.Profile()
self.start_time = time()
self.profiler.enable()
def __exit__(self, *args):
self.profiler.disable()
exec_time = int((time() - self.start_time) * 1000)
self.profiler.dump_stats(self.profile_path)
whitelist = set(range(0, 100000000, 27))
input_list = list(range(0, 100000000))
with BlockProfile("/path/to/create/profile/in/profile.pstat"):
proximal_list = list(filter(
lambda x: x in whitelist,
input_list
))
proximal_list2 = [x for x in input_list if x in whitelist]
print(len(proximal_list))
print(len(proximal_list2))
你的问题既简单又有趣。它只是显示了python作为一种编程语言是多么的灵活。人们可以使用任何逻辑,根据自己的才能和理解来编写程序。只要我们得到答案就好。
在您的情况下,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过滤方法,可以由两者完成,但我更喜欢第一个my_list = [x for x in my_list if x.attribute == value],因为它看起来简单,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法。任何人都可以理解这个命令,并在需要时进行更改。 (虽然第二种方法也很简单,但对于初级程序员来说,它仍然比第一种方法更复杂)
过滤器就是这样。它过滤掉列表中的元素。你可以看到定义中提到了同样的内容(在我之前提到的官方文档链接中)。然而,列表理解是在对前一个列表上的内容进行操作后产生一个新的列表。(过滤器和列表推导式都创建新列表,而不执行替换旧列表的操作。这里的新列表类似于具有全新数据类型的列表。比如将整数转换为字符串,等等)
在您的示例中,根据定义,使用过滤器比使用列表理解更好。但是,如果您希望,例如列表元素中的other_attribute,在您的示例中是作为一个新列表检索,那么您可以使用列表推导式。
return [item.other_attribute for item in my_list if item.attribute==value]
这就是我对筛选器和列表理解的记忆。删除列表中的一些东西,并保持其他元素完整,使用过滤器。在元素上使用一些自己的逻辑,并创建一个适合某些目的的稀释列表,使用列表理解。
我觉得第二种方法更容易读懂。它确切地告诉你目的是什么:过滤列表。 注意:不要使用list作为变量名
一般过滤器稍快,如果使用内置函数。
在您的情况下,我希望列表理解稍微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