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对初级(也许是高级)软件工程师所犯的常见错误和错误假设进行一些研究。

你坚持时间最长、最终被纠正的假设是什么?

例如,我误解了整数的大小不是标准的,而是取决于语言和目标。说起来有点尴尬,但事实就是这样。

坦率地说;你有什么坚定的信念?你大概坚持了多长时间?它可以是关于一种算法、一种语言、一个编程概念、测试,或者任何关于编程、编程语言或计算机科学的东西。


当前回答

如果我有一个像ML或Haskell中那样强大的静态类型系统,我应该使用它来编码尽可能多的不变量。只有有了经验,我才知道有时最好让不变量是动态的。

其他回答

不要使用高级的特定于实现的特性,因为你可能“有时”想要切换实现。我这样做了一次又一次,几乎无一例外地,这种转换从未发生过。

当主流设计模式在计算机科学课上被引入时,我认为它们很棒。在此之前,我有8年的编程经验,对于如何创建好的抽象概念,我真的没有扎实的理解。

设计模式就像魔法一样;你可以做一些很棒的事情。后来我发现了函数式编程(通过Mozart/Oz、OCaml、后来的Scala、Haskell和Clojure),然后我明白了许多模式只是样板,或者额外的复杂性,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够。

当然,几乎总是有某种模式,但它们在表达性语言中处于更高的层次。现在我一直在用Java进行一些专业编码,当我不得不使用访问者或命令模式等惯例而不是模式匹配和更高阶函数时,我真的感到很痛苦。

运行时性能很重要。总解决时间通常是最重要的。

自从学习python之后,我已经摆脱了对静态类型的依赖。

一个函数/方法应该只有一个出口点。

在c++中,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编译器在给纯虚方法定义时拒绝你。

当我意识到我错了时,我很吃惊。

很多次,当我告诉别人为其抽象类提供其纯虚析构函数的默认实现时,他/她都用大大的眼睛看着我。我知道接下来会有一场长时间的讨论……这似乎在c++初学者中是一个普遍的信念(我认为我自己也是如此)。我目前还在学习!)

Wikipedia链接到c++的纯虚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