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同事,他坚持认为他的代码不需要注释,这是“自文档”。
我已经审阅了他的代码,虽然它比我看到的其他人编写的代码更清晰,但我仍然不同意自文档化代码与经过注释和文档化的代码一样完整和有用。
帮我理解一下他的观点。
什么是自文档代码
它真的能取代注释良好和文档化的代码吗
在某些情况下,它是否比有良好文档和注释的代码更好
是否存在代码不可能在没有注释的情况下自文档化的例子
也许这只是我自身的局限性,但我看不出这怎么能成为一种好的练习。
这并不是一个争论——请不要提出为什么注释良好并有文档记录的代码是高优先级的原因——有很多资源都表明了这一点,但它们对我的同行来说并没有说服力。我认为我需要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观点,才能说服他。如果你有必要,可以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但不要在这里争论。
另外,那些反对自我记录代码的人——这主要是为了帮助我理解自我记录代码传播者的观点(即积极的方面)。
我很惊讶居然没有人提出“识字编程”,这是一种由德克萨斯州的Donald E. Knuth在1981年提出的技术,并因《计算机编程的艺术》而闻名。
前提很简单:既然代码必须被人类理解,注释被编译器简单地扔掉,为什么不给每个人他们需要的东西——对代码意图的完整文本描述,不受编程语言要求的限制,为人类读者和编译器提供纯代码。
识字编程工具通过为文档提供特殊标记来实现这一点,这些标记告诉工具哪些部分应该是源代码,哪些部分是文本。该程序随后从文档中提取源代码部分并汇编代码文件。
我在它的网页上找到了一个例子:http://moonflare.com/code/select/select.nw或HTML版本http://moonflare.com/code/select/select.html
如果你能在图书馆找到Knuth的书(Donald E. Knuth,文学程序设计,斯坦福,加利福尼亚:语言和信息研究中心,1992,CSLI课堂笔记,没有。27.)你应该读一读。
这是自文档化的代码,包括推理等。即使是一份很好的文件,
其他一切都是写得很好的评论:-)
首先,很高兴听到您同事的代码实际上比您见过的其他代码更清晰。这意味着他可能不会用“自记录”作为懒得注释代码的借口。
自文档代码是不需要自由文本注释的代码,以便知情的读者理解它在做什么。例如,这段代码是自记录的:
print "Hello, World!"
这也是:
factorial n = product [1..n]
这也是:
from BeautifulSoup import BeautifulSoup, Tag
def replace_a_href_with_span(soup):
links = soup.findAll("a")
for link in links:
tag = Tag(soup, "span", [("class", "looksLikeLink")])
tag.contents = link.contents
link.replaceWith(tag)
现在,“知情读者”这个概念是非常主观和情境化的。如果你或其他人在遵循同事的代码方面遇到了困难,那么他最好重新评估一下他对博学读者的看法。为了调用代码自文档化,必须假定对所使用的语言和库有一定程度的熟悉。
我所见过的关于编写“自文档化代码”的最佳论据是,它避免了自由文本注释与代码编写时不一致的问题。最好的批评是,虽然代码可以描述它自己在做什么以及如何做,但它不能解释为什么某些事情会以某种方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