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ython编程中,Mark Lutz提到了术语mixin。我有C/ c++ / c#的背景,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个术语。什么是mixin?

从这个例子的字里行间(我链接了这个例子,因为它很长),我假设这是一个使用多重继承来扩展类的情况,而不是适当的子类化。这样对吗?

为什么我要这样做,而不是把新功能放到一个子类?就此而言,为什么混合/多重继承方法会比使用组合更好呢?

mixin与多重继承的区别是什么?这只是语义上的问题吗?


当前回答

我建议不要在新的Python代码中使用mix-in,如果你能找到其他方法(比如用复合代替继承,或者只是把方法打补丁到你自己的类中),这样做并不费力。

在老式的类中,您可以使用mix- In作为从另一个类中抓取一些方法的一种方式。但在新风格的世界里,一切,甚至是混合,都继承自对象。这意味着任何多重继承的使用都会自然地引入MRO问题。

在Python中有很多方法可以使多继承MRO工作,最著名的是super()函数,但这意味着您必须使用super()来完成整个类层次结构,并且要理解控制流要困难得多。

其他回答

这不是一个Python的例子,但在D编程语言中,术语mixin是用来指一个以同样方式使用的结构;向类中添加一堆东西。

在D中(顺便提一下,它不做MI),这是通过将一个模板(考虑语法意识和安全宏,您将接近)插入一个作用域来完成的。这允许在类、结构、函数、模块或任何东西中的一行代码扩展为任意数量的声明。

我读到你有c#背景。因此,一个好的起点可能是。net的mixin实现。

你可能想在http://remix.codeplex.com/上查看codeplex项目

请观看lang.net Symposium链接以获得概述。codeplex页面上还有更多的文档。

问候 斯特凡

也许ruby中的一个例子会有所帮助:

你可以包含mixin Comparable并定义一个函数"<=>(other)", mixin提供了所有这些函数:

<(other)
>(other)
==(other)
<=(other)
>=(other)
between?(other)

它通过调用<=>(other)并返回正确的结果来实现这一点。

"instance <=> other"如果两个对象相等则返回0,如果instance大于other则返回小于0,如果other大于0则返回大于0。

我认为它们是使用多重继承的一种有纪律的方式——因为最终mixin只是另一个python类,它(可能)遵循称为mixin的类的约定。

我对Mixin的理解是:

添加方法但不添加实例变量(类常量是可以的) 仅从object继承(Python中)

通过这种方式,它限制了多重继承的潜在复杂性,并通过限制必须查看的位置(与完整的多重继承相比)使跟踪程序流程变得相当容易。它们类似于ruby模块。

如果我想添加实例变量(具有比单继承所允许的更大的灵活性),那么我倾向于组合。

话虽如此,我还见过名为XYZMixin的类确实有实例变量。

也许举几个例子会有所帮助。

如果您正在构建一个类,并且希望它像字典一样工作,那么您可以定义所有必要的__ __方法。但这有点麻烦。作为一种替代方法,您可以只定义一些,并从UserDict继承(除了任何其他继承)。DictMixin(移动到集合。py3k中的DictMixin)。这将自动定义字典api的所有其余部分。

第二个例子:GUI工具包wxPython允许您创建具有多列的列表控件(例如,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显示的文件)。默认情况下,这些列表相当基本。您可以添加额外的功能,例如通过单击列标题按特定列对列表进行排序的功能,可以从ListCtrl继承并添加适当的mix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