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语句的可选else子句的预期用途是什么?


当前回答

一种用法:测试一些应该引发异常的代码。

try:
    this_should_raise_TypeError()
except TypeError:
    pass
except:
    assert False, "Raised the wrong exception type"
else:
    assert False, "Didn't raise any exception"

(在实践中,这段代码应该被抽象为更通用的测试。)

其他回答

查看Python引用,当没有异常时,else似乎在try之后执行。 当控制流出try子句的末尾时,执行可选的else子句。else子句中的异常不由前面的except子句处理。

Dive into python有一个例子,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在try块中他们尝试导入一个模块,当失败时,你会得到异常并绑定默认值,但当它工作时,你可以选择进入else块并绑定所需的内容(参见示例和解释链接)。

如果你试图在catch块中工作,它可能会抛出另一个异常——我想这就是else块派上用场的地方。

Try-except-else非常适合结合EAFP模式和duck-typing:

try:
  cs = x.cleanupSet
except AttributeError:
  pass
else:
  for v in cs:
    v.cleanup()

您可能认为naïve代码是好的:

try:
  for v in x.cleanupSet:
    v.clenaup()
except AttributeError:
  pass

这是在代码中意外隐藏严重错误的好方法。我在那里输入了清理,但是让我知道的AttributeError正在被吞噬。更糟糕的是,如果我写对了,但清理方法偶尔被传递一个具有错误命名属性的用户类型,导致它在中途无声地失败并留下一个未关闭的文件,会怎样?祝你在调试时好运。

即使你现在想不出它的用途,你可以打赌它一定会有用处的。下面是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例子:

其他:

a = [1,2,3]
try:
    something = a[2]
except IndexError:
    print("out of bounds")
else:
    print(something)

没有其他的:

try:
    something = a[2]
except IndexError:
    print("out of bounds")

if "something" in locals():
    print(something)

在这里,如果没有抛出错误,则定义了变量something。您可以在try块之外删除它,但如果定义了变量,则需要进行一些混乱的检测。

我能想到的一种使用场景是不可预测的异常,如果您再次尝试,可以避免这种异常。例如,当try块中的操作涉及随机数时:

while True:
    try:
        r = random.random()
        some_operation_that_fails_for_specific_r(r)
    except Exception:
        continue
    else:
        break

但是如果可以预测异常,则应该始终在异常之前选择验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预测,所以这种代码模式有它的一席之地。

else:块令人困惑并且(几乎)毫无用处。它也是for和while语句的一部分。

实际上,即使在if语句中,else:也可能被滥用,造成非常难以发现的错误。

考虑这一点。

   if a < 10:
       # condition stated explicitly
   elif a > 10 and b < 10:
       # condition confusing but at least explicit
   else:
       # Exactly what is true here?
       # Can be hard to reason out what condition is true

三思而后行。这通常是个问题。除非在if语句中,否则避免使用它,即使在if语句中,也要考虑记录else-条件,使其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