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典的getter+setter相比,@property表示法有什么优点?在哪些特定的情况下,程序员应该选择使用其中一种而不是另一种?
属性:
class MyClass(object):
@property
def my_attr(self):
return self._my_attr
@my_attr.setter
def my_attr(self, value):
self._my_attr = value
没有属性:
class MyClass(object):
def get_my_attr(self):
return self._my_attr
def set_my_attr(self, value):
self._my_attr = value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宁愿两者都不使用。属性的问题是它们使类不那么透明。特别是,如果要从setter引发异常,这是一个问题。例如,如果您有一个帐户。电子邮件属性:
class Account(object):
@property
def email(self):
return self._email
@email.setter
def email(self, value):
if '@' not in value:
raise ValueError('Invalid email address.')
self._email = value
这样,类的用户就不会期望给属性赋值会导致异常:
a = Account()
a.email = 'badaddress'
--> ValueError: Invalid email address.
结果,异常可能得不到处理,或者在调用链中传播得太高而无法正确处理,或者导致向程序用户提供非常无用的回溯(遗憾的是,这在python和java世界中太常见了)。
我也会避免使用getter和setter:
因为提前为所有属性定义它们非常耗时,
使代码的数量不必要地变长,这使得理解和维护代码更加困难,
如果只在需要时为属性定义它们,类的接口将会改变,损害类的所有用户
而不是属性和getter /setter,我更喜欢在定义良好的地方执行复杂的逻辑,例如在验证方法中:
class Account(object):
...
def validate(self):
if '@' not in self.email:
raise ValueError('Invalid email address.')
或类似帐户。保存方法。
请注意,我并不是想说在任何情况下属性都是有用的,只是说如果您可以使您的类足够简单和透明,以至于您不需要它们,那么您可能会更好。
在复杂的项目中,我更喜欢使用带有显式setter函数的只读属性(或getter):
class MyClass(object):
...
@property
def my_attr(self):
...
def set_my_attr(self, value):
...
在长期存在的项目中,调试和重构比编写代码本身花费更多的时间。使用@property有几个缺点。Setter,使调试更加困难:
1) python允许为现有对象创建新属性。这使得下面的打印错误很难追踪:
my_object.my_atttr = 4.
如果你的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算法,那么你将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试图找出它不收敛的原因(注意上面一行中额外的“t”)
2) setter有时可能演变成一个复杂而缓慢的方法(例如击中数据库)。对于另一个开发人员来说,很难弄清楚为什么下面的函数非常慢。他可能会花很多时间分析do_something()方法,而my_object。My_attr = 4。其实是减速的原因:
def slow_function(my_object):
my_object.my_attr = 4.
my_object.do_something()
我很惊讶没有人提到属性是描述符类的绑定方法,Adam Donohue和NeilenMarais在他们的帖子中得到了这个想法——getter和setter是函数,可以用于:
验证
改变数据
鸭子类型(强迫类型到另一种类型)
这提供了一种聪明的方法来隐藏实现细节和代码cruft,如正则表达式,类型转换,尝试..块、断言或计算值除外。
一般来说,在对象上执行CRUD可能相当简单,但请考虑将持久化到关系数据库的数据示例。ORM可以在属性类中定义的绑定到fget, fset, fdel的方法中隐藏特定SQL白话的实现细节,该属性类将管理可怕的if ..elif . .在OO代码中是如此丑陋的梯子——暴露了简单而优雅的自我。variable = something,为使用ORM的开发人员消除细节。
如果有人认为属性只是束缚和纪律语言(即Java)的一些沉闷的残余,那么他们就没有理解描述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