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oca()在堆栈上分配内存,而不是像malloc()那样在堆上分配内存。因此,当我从例程返回时,内存被释放。这实际上解决了动态分配内存的问题。通过malloc()释放分配的内存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如果以某种方式错过释放会导致各种内存问题。

尽管有上述特性,为什么不鼓励使用alloca() ?


当前回答

我遇到的最令人难忘的错误之一是与一个使用alloca的内联函数有关。它在程序执行的随机点表现为堆栈溢出(因为它在堆栈上分配)。

在头文件中:

void DoSomething() {
   wchar_t* pStr = alloca(100);
   //......
}

在实现文件中:

void Process() {
   for (i = 0; i < 1000000; i++) {
     DoSomething();
   }
}

因此,发生的事情是编译器内联DoSomething函数,所有的堆栈分配都发生在Process()函数内部,从而使堆栈膨胀。在我的辩护中(我不是发现这个问题的人;当我无法修复它时,我不得不去和一个高级开发人员哭),它不是直接的分配,它是ATL字符串转换宏之一。

所以教训是-不要在你认为可能内联的函数中使用alloca。

其他回答

其他答案都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使用alloca()要分配的对象相当小,我认为这是一种比使用malloc()或其他方法更快、更方便的好技术。

换句话说,alloca(0x00ffffff)是危险的,可能会导致溢出,就像char hugeArray[0x00ffffff];是多少。小心谨慎,通情达理,你会没事的。

正如在这篇新闻组帖子中提到的,有几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使用alloca是困难和危险的:

并非所有编译器都支持alloca。 一些编译器对alloca的预期行为有不同的解释,因此即使在支持它的编译器之间也不能保证可移植性。 一些实现存在bug。

alloca并不比变长数组(VLA)更糟糕,但它比在堆上分配更危险。

在x86上(最常见的是在ARM上),堆栈向下增长,这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果你不小心写超出了用alloca分配的块(例如由于缓冲区溢出),那么你将覆盖你的函数的返回地址,因为它位于堆栈的“上面”,即在你分配的块之后。

这样做的后果是双重的:

程序将崩溃的壮观,它将不可能告诉为什么或哪里崩溃(堆栈将最有可能unwind到一个随机地址,由于覆盖的帧指针)。 它使缓冲区溢出的危险增加了许多倍,因为恶意用户可以制作一个特殊的有效负载,将其放在堆栈上,因此最终可以执行。

相反,如果你在堆上写超过一个块,你“只是”得到堆损坏。程序可能会意外终止,但会正确地展开堆栈,从而减少恶意代码执行的机会。

这里的大多数回答都忽略了一点:使用_alloca()可能比仅仅在堆栈中存储大对象更糟糕,这是有原因的。

自动存储和_alloca()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后者有一个额外的(严重的)问题:分配的块不受编译器控制,因此编译器无法优化或回收它。

比较:

while (condition) {
    char buffer[0x100]; // Chill.
    /* ... */
}

:

while (condition) {
    char* buffer = _alloca(0x100); // Bad!
    /* ... */
}

后者的问题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我遇到的最令人难忘的错误之一是与一个使用alloca的内联函数有关。它在程序执行的随机点表现为堆栈溢出(因为它在堆栈上分配)。

在头文件中:

void DoSomething() {
   wchar_t* pStr = alloca(100);
   //......
}

在实现文件中:

void Process() {
   for (i = 0; i < 1000000; i++) {
     DoSomething();
   }
}

因此,发生的事情是编译器内联DoSomething函数,所有的堆栈分配都发生在Process()函数内部,从而使堆栈膨胀。在我的辩护中(我不是发现这个问题的人;当我无法修复它时,我不得不去和一个高级开发人员哭),它不是直接的分配,它是ATL字符串转换宏之一。

所以教训是-不要在你认为可能内联的函数中使用allo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