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多久向源代码控制提交一次更改?在每个小特性之后,还是只在大特性之后?

我正在开发一个项目,有一个长期的功能要实现。目前,我在完成每一大块工作后,即每一个子特性实现和bug修复后提交。我甚至在发现bug后为某些特性添加了一组新的测试之后才提交。

然而,我对这种模式感到担忧。在一个富有成效的工作中,我可能会提交10次。鉴于我使用的是Subversion,这些提交会影响整个存储库,所以我想知道做这么多次是否真的是一个好做法?


当前回答

如果你在一个不会被释放的分支上工作,提交总是安全的。

然而,如果您与其他开发人员共享它,提交不可工作的代码可能会有点烦人(特别是如果它在一个重要的地方)。通常情况下,我只提交那些有效“工作”的代码——并不是说它已经经过了充分的测试,而是我已经确定它确实可以编译,并且不会立即失败。

如果您正在使用集成的错误跟踪器,如果您已经修复了两个错误,那么单独提交可能会很有帮助,这样提交日志就可以针对正确的错误。但是,有时一个代码更改可以修复两个错误,所以你只需要选择针对哪个错误(除非你的系统允许一个提交与多个错误相关联)。

其他回答

想想看。

(只要你登记的东西是安全的)

如果你的版本控制注释超过了一两句话,你可能没有经常提交。

如果您正在进行重大更改,并且担心会影响其他使用代码的人,那么您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分支,然后在更改完成后合并回主干。

正如其他人所说的,尝试提交一个足够“完整”的逻辑块,它不会妨碍其他开发人员(例如,它构建并通过自动化测试)。

每个开发团队/公司必须为每个分支定义什么是“足够完整”的。例如,你可能有只需要代码来构建的功能分支,也需要代码来通过自动化测试的Trunk,以及表明某些东西已经通过QA测试的标签……或者类似的东西。

我并不是说这是一个好的模式;我只是想指出,如何“完成”取决于你的团队/公司的政策。

你现在的模式说得通。请记住如何使用这个源代码控制:如果您必须回滚,或者如果您想做一个不同的?在这些情况下,你所描述的块看起来就像是正确的差异:差异将准确地显示在实现bug #(在签入日志中指定)时发生了什么变化,或者确切地显示用于实现特性的新代码是什么。类似地,回滚一次只会触及一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