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ython中是否有特纳利条件操作器?


当前回答

Vinko Vrsalovic的答案是足够好的,只有一件事:

請注意,條件是表達,而不是表達,這意味著您無法在條件表達內使用任命表達或通過或其他表達。

华鲁斯操作员在Python 3.8

在Walrus操作器在Python 3.8中引入后,有些事情发生了变化。

(a := 3) if True else (b := 5)

给 a = 3 和 b 不定义,

(a := 3) if False else (b := 5)

给 a 不定义 和 b = 5 和

c = (a := 3) if False else (b := 5)

给 c = 5, a 不定义, b = 5 。

即使这可能是丑陋的,任务可以在Python 3.8之后的条件表达中进行。

其他回答

test: or_test ['if' or_test 'else' test] | lambdef

兴趣的一部分是:

or_test ['if' or_test 'else' test]

expression1 if expression2 else expression3

expression3 将被轻松评估(即只有在 boolean 背景下, expression2 是虚假的),并且由于重复的定义,你可以无限地链接它们(也许它可能被认为是坏风格)。

expression1 if expression2 else expression3 if expression4 else expression5 # and so on

人们学习列表的理解和发明表达可能认为这是一个难以学习的教训 - 以下不会工作,因为Python预期另一个第三个表达:

[expression1 if expression2 for element in iterable]
#                          ^-- need an else here

[expression1 for element in iterable if expression2]

expression1 if expression1 else expression2

expression1 or expression2

请注意,一些风格指南可以根据清晰度限制这种使用 - 它包装了很多意义到很少的合成。

一个替代Python的条件表达

"yes" if boolean else "no"

是如下:

{True: "yes", False: "no"}[boolean]

有下列好延伸:

{True: "yes", False: "no", None: "maybe"}[boolean_or_none]

最短的替代品

("no", "yes")[boolean]

因为它是以子类(bool, int)为作用。

注意,但是:替代

yes() if boolean else no()

不是

(no(), yes())[boolean]  # bad: BOTH no() and yes() are called

(no, yes)[boolean]()

這工作很好,只要沒有,是的,應該用相同的數字呼叫。

yes("ok") if boolean else no()  # (1)

或在

yes("ok") if boolean else no("sorry")  # (2)

因此,相似的替代品既不存在(一)又几乎不可行(二)。(在罕见的情况下,根据背景,某种类似的

msg = ("sorry", "ok")[boolean]
(no, yes)[boolean](msg)

可以有意义( )

谢谢Radek Rojík的评论

很常见需要根据一个条件将一个值或另一个值分配给一个变量。

>>> li1 = None
>>> li2 = [1, 2, 3]
>>>
>>> if li1:
...     a = li1
... else:
...     a = li2
...
>>> a
[1, 2, 3]

下面是<unk>形状,但这不是最简短的方式 - 见最后一个例子。

>>> a = li1 if li1 else li2
>>>
>>> a
[1, 2, 3]
>>>

>>> a = li1 or li2
>>>
>>> a
[1, 2, 3]
>>>

上述工作,因为 li1 是 无 和 翻译者 将其视为 逻辑表达中的虚假 然后 翻译者 移动并评估第二个表达,这不是 无 和 它不是一个空白的列表 - 因此,它被归咎于 a。

这也适用于空白列表,例如,如果你想分配一个任何列表都有项目。

>>> li1 = []
>>> li2 = [1, 2, 3]
>>>
>>> a = li1 or li2
>>>
>>> a
[1, 2, 3]
>>>

>>> s1 = ''
>>> s2 = 'hello world'
>>>
>>> a = s1 or s2
>>>
>>> a
'hello world'
>>>

我明白,有些人可能会说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风格选择,因为它依赖于机械,不立即显而易见的所有开发人员. 我个人不同意这个观点. Python 是一个合成丰富的语言,有很多愚蠢的技巧,不立即显而易见的破坏者。

做事的神秘方式:

"true" if var else "false"

但是,总是有不同的方式来做一个温和的状态:

"true" and var or "false"

在 2.5 之前的版本中,有以下技巧:

[expression] and [on_true] or [on_false]

它可以提供错误的结果,当 on_true 具有虚假的 Boolean 值。

雖然它有評估表達的好處留在右邊,這在我看來更清楚。

是否有“C”的“?”:“特纳利运营商的同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