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利斯科夫替换原则(LSP)是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它是什么?它的一些使用例子是什么?
当前回答
可替代性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个原则,它指出,在计算机程序中,如果S是T的子类型,那么类型T的对象可以被类型S的对象替换
让我们用Java做一个简单的例子:
不好的例子
public class Bird{
public void fly(){}
}
public class Duck extends Bird{}
鸭子能飞,因为它是鸟,但这个呢:
public class Ostrich extends Bird{}
鸵鸟是一种鸟,但它不能飞,鸵鸟类是鸟类的一个子类,但它不应该能够使用fly方法,这意味着我们打破了LSP原则。
很好的例子
public class Bird{}
public class FlyingBirds extends Bird{
public void fly(){}
}
public class Duck extends FlyingBirds{}
public class Ostrich extends Bird{}
其他回答
LSP说“对象应该被它们的子类型替换”。 另一方面,这一原则指向
子类永远不应该破坏父类的类型定义。
通过以下示例,可以更好地理解LSP。
没有太阳能发电:
public interface CustomerLayout{
public void render();
}
public FreeCustomer implements CustomerLayout {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nder(){
//code
}
}
public PremiumCustomer implements CustomerLayou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nder(){
if(!hasSeenAd)
return; //it isn`t rendered in this case
//code
}
}
public void renderView(CustomerLayout layout){
layout.render();
}
LSP修复:
public interface CustomerLayout{
public void render();
}
public FreeCustomer implements CustomerLayout {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nder(){
//code
}
}
public PremiumCustomer implements CustomerLayou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nder(){
if(!hasSeenAd)
showAd();//it has a specific behavior based on its requirement
//code
}
}
public void renderView(CustomerLayout layout){
layout.render();
}
一些补充:我想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写基类的不变量、前提条件和后置条件,这些派生类必须遵守。 对于派生类D来说,基类B完全可转换,类D必须服从某些条件:
基类的内变体必须由派生类保留 派生类不能加强基类的先决条件 派生类不能削弱基类的后置条件。
因此派生类必须知道基类施加的上述三个条件。因此,子类型的规则是预先确定的。这意味着,只有当子类型遵守某些规则时,才应该遵守'IS A'关系。这些规则,以不变量、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的形式,应该由正式的“设计契约”来决定。
关于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讨论可以在我的博客:利斯科夫替换原理
LSP是关于类的契约的规则:如果基类满足契约,则LSP派生的类也必须满足该契约。
在Pseudo-python
class Base:
def Foo(self, arg):
# *... do stuff*
class Derived(Base):
def Foo(self, arg):
# *... do stuff*
如果每次在派生对象上调用Foo,它给出的结果与在Base对象上调用Foo完全相同,只要arg是相同的。
在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子中,我们可以说:
子类不能违背它的基类特征。它必须有能力。我们可以说这和子类型是一样的。
LSP关注不变量。
经典示例由以下伪代码声明给出(实现略):
class Rectangle {
int getHeight()
void setHeight(int value) {
postcondition: width didn’t change
}
int getWidth()
void setWidth(int value) {
postcondition: height didn’t change
}
}
class Square extends Rectangle { }
现在我们有一个问题,尽管接口匹配。原因是我们违反了源自正方形和矩形数学定义的不变量。getter和setter的工作方式,矩形应该满足以下不变量:
void invariant(Rectangle r) {
r.setHeight(200)
r.setWidth(100)
assert(r.getHeight() == 200 and r.getWidth() == 100)
}
然而,Square的正确实现必须违反这个不变量(以及显式后置条件),因此它不是Rectangle的有效替代品。
推荐文章
- 如何在方法中访问“静态”类变量?
- 为什么c#不提供c++风格的'friend'关键字?
- String, 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
- 存储库和服务层的区别?
- DDD -实体不能直接访问存储库的规则
- 为什么STL如此严重地基于模板而不是继承?
- 如何在Objective-C中声明类级属性?
- 面向方面编程与面向对象编程
- c++中类似于java的instanceof
- BASE术语解释
- 在python中遍历对象属性
- 将类代码分离为头文件和cpp文件
- 在PHP中使用getter和setter而不是函数或简单的公共字段有什么优点?
- 基于原型的继承与基于类的继承
- “低耦合高内聚”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