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利斯科夫替换原则(LSP)是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它是什么?它的一些使用例子是什么?
当前回答
在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子中,我们可以说:
子类不能违背它的基类特征。它必须有能力。我们可以说这和子类型是一样的。
其他回答
到目前为止,我发现LSP最清晰的解释是“利斯科夫替换原则说,派生类的对象应该能够替换基类的对象,而不会给系统带来任何错误,也不会修改基类的行为”。文中给出了违反LSP的代码示例并进行了修复。
简单来说,LSP是指同一超类的对象应该能够在不破坏任何东西的情况下相互交换。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从Animal类派生的Cat和Dog类,那么任何使用Animal类的函数都应该能够使用Cat或Dog,并且行为正常。
以Board数组的形式实现ThreeDBoard会有用吗?
也许你想把不同平面上的ThreeDBoard切片作为一个板。在这种情况下,您可能希望为Board抽象出一个接口(或抽象类),以允许多种实现。
就外部接口而言,您可能希望为TwoDBoard和ThreeDBoard提取一个Board接口(尽管上述方法都不适合)。
我建议您阅读这篇文章:违反利斯科夫替换原则(LSP)。
你可以在那里找到一个解释,什么是利斯科夫替换原则,一般线索帮助你猜测你是否已经违反了它,一个方法的例子,将帮助你使你的类层次结构更安全。
一些补充:我想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写基类的不变量、前提条件和后置条件,这些派生类必须遵守。 对于派生类D来说,基类B完全可转换,类D必须服从某些条件:
基类的内变体必须由派生类保留 派生类不能加强基类的先决条件 派生类不能削弱基类的后置条件。
因此派生类必须知道基类施加的上述三个条件。因此,子类型的规则是预先确定的。这意味着,只有当子类型遵守某些规则时,才应该遵守'IS A'关系。这些规则,以不变量、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的形式,应该由正式的“设计契约”来决定。
关于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讨论可以在我的博客:利斯科夫替换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