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的经验,它们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令人惊讶的副作用,并且很难调试(特别是当一个触发器触发另一个触发器时)。通常情况下,开发人员甚至不会考虑是否存在触发因素。
另一方面,如果每次在数据库中创建新FOO时都必须执行逻辑,那么将其放在FOO表上的插入触发器可能是最安全的地方。
我们唯一使用触发器的时候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比如设置一行的修改日期字段。
我正在努力弄清楚触发器是否有必要,并感谢任何建议。如果它们是必要的,在实施它们时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根据我的经验,它们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令人惊讶的副作用,并且很难调试(特别是当一个触发器触发另一个触发器时)。通常情况下,开发人员甚至不会考虑是否存在触发因素。
另一方面,如果每次在数据库中创建新FOO时都必须执行逻辑,那么将其放在FOO表上的插入触发器可能是最安全的地方。
我们唯一使用触发器的时候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比如设置一行的修改日期字段。
我正在努力弄清楚触发器是否有必要,并感谢任何建议。如果它们是必要的,在实施它们时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当前回答
触发器有它们的用途——日志记录/审计和维护“最后修改”日期是两个非常好的用途,在之前的回复中已经提到过。
然而,优秀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是业务规则/业务逻辑/无论你想称呼它什么,都应该集中在一个地方。将一些逻辑放在数据库中(通过触发器或存储过程),将一些逻辑放在应用程序中违反了这一原则。在两个地方复制逻辑更糟糕,因为它们总是会彼此不同步。
还有一个已经提到过的“最小意外原则”问题。
其他回答
事实上,触发器经常被滥用。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甚至不需要它们。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一定是坏事。
我想到的一个触发器很有用的场景是,当你有一个遗留应用程序,你没有源代码,也没有办法改变它。
触发器的主要问题是
它们是完全全局的——无论表活动的上下文是什么,它们都适用; 他们是隐秘的;你很容易忘记他们的存在,直到他们用意想不到的(非常神秘的)后果伤害了你。
这只是意味着它们需要在适当的情况下谨慎使用;在我的经验中,这仅限于关系完整性问题(有时比您可以声明的粒度更细);而且通常不是出于商业或交易目的。YMMV。
工具从来都不是邪恶的。 这些工具的应用可能是邪恶的。
他们绝对不是邪恶的。我发现在重构数据库模式、重命名列或将列分成两列或相反(例如:姓名/姓氏情况)并协助转换时,触发器非常宝贵。
它们对于审计也非常有用。
这个答案特别适用于SQL Server。(虽然它也可能适用于其他rdbms,我不知道。我更愿意在这里给出一个答案,但这是一个抄袭。)
到目前为止,所有答案中都没有提到的一个方面是安全性。因为在默认情况下,触发器是在执行触发触发器的语句的用户的上下文中执行的,这可能会导致安全威胁,除非检查所有触发器。
在BOL中“管理触发器安全性”标题下给出的示例是一个用户创建了一个包含代码GRANT CONTROL SERVER TO JohnDoe的触发器;以便升级自己的权限。